虽然荆门南、北客运站已完工投运,但荆门城建集团工程技术部副部长武平现在每天还是会去站内站外转一转,看看还有哪里需要完善的,问问业主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作为荆门南、北客运站代建方的项目负责人,看着项目从无到有,从以前的拆迁荒地变身为今天高大亮丽、功能完备的长途客运站,武平心中满是成就感和自豪感;回想项目建设时的点点滴滴,那些和同事们一起爬过的坡、越过的坎依然历历在目,武平内心充满感慨——“为了这个项目,可以说我们已经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准备——多方对接,确定方案
南、北客运站预估总投资4个亿。钱从哪里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6年3月前后的三四十天里,武平和他的同事们几乎天天在加班。
“当时是荆门城建集团董事长丰金亮带队,为了做这个资金平衡方案,天天晚上跟我们一起加班。”武平回忆,当时晚上在公司加班做方案,白天就带着房产评估公司和土地评估公司等专业机构到现场实地调查,如老客运站的土地、房产情况摸底,还要与规划部门对接,到国土部门查找卷宗等。“市委、市政府对这个项目高度重视,前期的进展市里和集团的领导都盯得很紧,我们几乎每天汇报,每周都要和各部门对接,忙得脚不沾地。”
在与市交通运输局和市财政局的共同努力下,最终确定通过申报政府专项债券和华夏城市发展基金等方式筹措新站建设资金。
钱的来源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定方案。经过三个多月的摸底准备,2016年5月,项目建设指挥部面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 。同年7月,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确定。9月,南站土方开工;10月,北站场平及清表工程开工。
发力——发挥优势,推动进展
2017年春节过后,通过招投标程序,分别确定了客运南、北站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招标过后,我们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小口气,可以启动正式建设基本程序了。没想到,又有新的情况出现。”
2017年5月,南、北站施工队伍进场后,却因施工许可、天气因素、材料价格等各种原因,施工进度十分缓慢。
武平介绍,一般情况下,一个建设项目招标后只需要办一个施工许可证,但新建一个客运站却包含两个项目——一个客运站项目,一个公交换乘项目。“这样一来,一个项目就需要办2个施工许可证,南、北站同时开工,我们就需要同时办理4个施工许可证。”
办许可、跑手续,需要准备大量的文字资料,要与数个部门联系,工作繁琐且量大,如果不熟悉流程则相当耗时。再加上在方案的不断优化过程中,根据业主的实际要求,项目建设规模与最初的可研批复规模有了多次变动,每次变动都需要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供书面材料说明情况,“这些情况只有我们亲自经手的人最清楚,所以只能由我们来做。”
办施工许可证的复杂性影响了当时的施工进度。此刻,荆门城建集团发挥自身优势,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充分优化工作方案,相关人员分工配合,让多个流程齐头并进,让工作效率达到最优,大大加快了施工许可的行政审批手续办理速度。
2017年7月,太阳如火般炙烤着大地,南、北客运站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所有分项目按照线路图循序推进。这一年,工地有了明显的变化,站房立起来了,到2018年二三月份,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攻坚——主动出击,打破僵局
主体工程完工,对于一个项目,可以说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路程,接下来就是大量的安装工程。然而,2017年至2018年间,钢筋、混凝土、电线电缆等施工材料市场价上涨,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施工方多次要求调整材料价格。但合同约定因材料价格波动导致的建设资金调整是有一定区间范围的,就调整幅度的高低,出资方和施工方出现分歧。
“2018年过得很艰难,协商陷入僵局,工地上每天象征性地有几十人上工,施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这一停,就是近半年。
“按照合同工期,项目已经严重滞后了。建设状况老百姓天天看在眼里,质疑声音也越来越大。”面对紧张的局势,城建集团并没有坐在原地等待,早在事态刚刚冒出苗头的时候,集团的领导班子便重视起来。
2018年春节前后,项目指挥部和荆门城建集团总经理叶东数次去施工单位总部主动协调,之后,市领导又亲自带队两次到访施工单位总部协调项目进展问题,有力推动了事态发展,促使对方高层来荆协调。至2018年5月,双方互访达成一致意见,才使僵持的局势有了转机。
9月,在度过华夏城市发展基金内部整改引起的资金困难后,项目现场再次恢复了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坚持——认真负责,确保安全
2018年,客运站主体完工后,收获了“湖北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湖北省建筑结构优质工程 ”等荣誉。这与荆门城建集团严格落实安全文明施工规定分不开。
为保施工安全,荆门城建集团定期组织不同形式的安全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控制,确保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没有危险、 不出事故、不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督促施工单位按按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标准进行施工,使施工现场和临时用地范围内秩序井然,文明安全。
这些工作看起来很常规,但却需要执行者的从头至尾、一丝不苟的坚持。
2018年夏,正是最热的时候,客运南站正在进行屋面钢网架的焊接、拼装和滑移。南站屋面面积约4000平方米,南北方向最大跨度约35米,这对施工的操作和安全都是巨大的考验。
因施工的难度较大,武平就和一线工人一样,每天都爬上屋面的施工现场盯着,顶着烈日一站就是两个小时。汗水从额间滑落到眼睛里,却没有挡住发现隐患的视线。一次,武平和监理在巡查中发现滑移钢架的轨道在使用中发生了严重变形,有引发网架垮塌事故的危险。发现该情况后,武平立即安排工人对其进行校正,消除了隐患。“安全无小事,花再多的精力都值得。”武平感慨道。
服务——有始有终,圆满收尾
“我以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从头到尾,站在项目的最前线,去亲自处理这么复杂的关系。”对于南、北客运站建设项目,武平充满了感慨,就像父母看着孩子慢慢长成,到即将松手的那一刻,心中的滋味是很复杂的。
2019年春节后复工,项目交付近在眼前,武平和项目上的同事们战严寒、抗阴雨,成整天地站在一线搞协调、督进度;2019年2月28日晚上12时许,离客运站投运还有2天,武平还在南站现场指挥设备调试和投运前的准备工作,一直忙到凌晨2点。
3月1日,离客运站投运还有1天,他带着同事们到现场做进场服务,看着客运站的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建设者们慢慢退居幕后,他的内心五味杂陈,在跟业主单位打电话汇报进展时,甚至语带哽咽。“这个项目推进得真是不容易,我们所做的努力,足以感动自己。”(本报记者 李晓雪)
(责任编辑:admin